飛艇是人類最古老的可操縱浮空器,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后來出現的飛機、直升機在對流層運行比飛艇更具優勢,這使得飛艇逐步淡出了歷史舞臺,如今的藍天上已經很少見到飛艇的身影。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只在對流層和平流層下部飛行,而把目光投向海拔20000米以上的臨近空間。在這個空氣極為稀薄的空域,現有大多數重于空氣的飛行器都顯得無能為力,而輕于空氣的浮空器卻有著重于空氣飛行器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因此,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一直都在研制臨近空間可操縱輕于空氣 飛行器 —— 平流層飛艇,種種方案層出不窮,各國科技人員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然而近半個世紀過去了,人們始終無法制造出實用的平流層飛艇。相對于飛艇壟斷天空的年代,今天的航空航天技術和工業能力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人類上火星都已不再是難題,為什么還造不出看似簡單的平流層飛艇?
珠海NCA的科技人員發現,以往人們局限在傳統飛艇原理和結構基礎上建造的平流層飛艇,都因需要對抗大氣壓力而引發更多在現階段條件下無法解決的、相互制約的種種問題。
2000年,珠海新概念航空航天器有限公司(簡稱珠海NCA)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空天飛行器:變體空天飛艇。變體空天飛艇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飛艇的原理和構造,無需對抗大氣壓力,可操縱往返于地面到30000米以上的平流層中部。研制變體空天飛艇的進程中,珠海NCA科技人員在重建飛艇原理和具體結構創新、工程材料與工藝技術創新、極端大氣環境對飛行器影響的對策與解決方案、飛控方法和操縱技術等諸多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
2005、2007年,中國和美國專利局先后授予珠海NCA變體式空天飛艇 (Transformable Airship)原創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專利。
2012年,珠海NCA全面完成各比例尺變體式空天飛艇工程樣機的設計與制造,并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變體空天飛艇等效樣機的中低空飛行測試。
2013年,珠海NCA在中國內蒙古成功完成了變體空天飛艇航電與任務、能源和推進等子系統從地面到海拔4萬米近太空的實際應用實驗。
2014年11月,珠海NCA總設計師李曉陽博士在珠海航展“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上,發表《變體空天飛艇的現在與未來》主題演講,向來自世界各國的頂級航空航天企業高管、政府官員、航空航天領域專家學者、 國際組織相關領導、國內外著名飛機制造商、供應商和 運營商以及航空公司等各界人士,介紹變體空天飛艇的科學原理、創造歷程和發展現況,引發國際業界高度關注。
本項目的大載荷變體式運輸飛艇,能夠顯著提高飛艇單位容積的承載能力和在對流層運行時克服風阻的能力,具有飛機、直升機所不具備的優勢,適用于低成本短程運輸、海島間以及地形復雜山區的交通運輸、空中觀光旅游等。本項目的臨近空間變體飛艇,主要應用于替代亞軌道衛星的部分功能,在臨近空間實時數據探測獲取、實時對地觀測與數據分享、臨近空間通信中繼和高空互聯網、搭建臨近空間二次發射平臺、近太空觀光旅游等方面,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李曉陽博士在國際航空航天峰會上發表《變體空天飛艇的現在與未來》主題演講
?